公告

您所在的位置: 楚都宜城網 > 新聞 > 宜城新聞

【非遺之聲】非遺傳承人易付成:薪火淬匠心

發(fā)布時間:2024-08-16 來源:楚都宜城網
   分享到:
本網訊記者劉妙然 范東婷報道:在宜城市南營街道老街菜市場,有一個與鐵錘和火爐為伴的男人,他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鐵技藝的代表傳承人易付成。他用一生的堅守詮釋著“鋼鐵鍛意志,薪火淬匠心”的真諦。
在南營老街菜市場易老大鐵匠鋪里,一塊通紅的鐵條放在鐵砧上,掄錘子,持鉗子,爐火呼呼,錘聲叮當,火星四濺。
鼓風機一開,風進爐膛,火苗直躥,今年56歲的打鐵師傅易付成正在火爐前面忙碌著。世代相傳的打鐵技藝讓他從小就耳濡目染,他從16歲開始跟父親學習打鐵手藝,燒火、鍛打、淬火、打磨……—干就是40年,在他的手中,鐵塊經過千錘百煉,最終化作一件件精美且實用的鐵器。
易付成說:“初中畢業(yè)了以后,16歲就跟著父親在家學手藝,因為這個手藝是祖?zhèn)飨聛淼,開始學的時候也確實很辛苦,最開始學打鐵時經常性的磨出手泡,四處濺的火花燙的胳膊都結痂,永遠都留著疤。”
在易付成看來,打鐵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,更承載著宏揚傳統文化的重任。他深知,要讓這項古老的技藝得以延續(xù),就必須讓它適應現代的生活方式。
易付成:“現在做鐵匠要長期生存下去,就要與時俱進,我們也新添置了汽錘,連風箱也換上了鼓風機,另外還用上了電砂輪,電焊機,我認為打鐵不僅是一門手藝,更是一項優(yōu)秀的傳統文化!
打鐵既臟又累,一年四季窩在一個小作坊里,終日煙熏火燎,雖說吃的是技術飯,干的依然是力氣活。打制一件鐵器,要經過選材、燒火、錘打、淬火和打磨等十多道工序,才能制作完成,每道工序都十分講究,而火候的掌握,就要靠鐵匠的眼力和經驗。生起火爐、燒紅鐵塊、掄起錘子、千錘百煉……這是易付成重復了四十年的打鐵動作。
易付成:“我會守著這個攤子,守著這門手藝,到時候讓我的兒子繼承下去,同時我也希望通過媒體關注報道后,找到喜歡這門手藝的年輕人來學習,我將毫無保留的免費教授他們這門手藝,讓這個手藝永不失傳!
(編輯:聞俊  編審:余倩)

關于我們 | 版權聲明

地址:宜城市融媒體中心(宜城大道39號) 郵編:441400

聯系電話:0710-4221100 360網站安全檢測平臺

工信部備案編號:鄂ICP備20009678號-1
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登記備案號:鄂新網備0304號
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42120200033
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 117420044

清廉宜城